抗美援朝影片《跨过鸭绿江》好看度不输《长津湖》
想看《长津湖之水门桥》但是还没上映?最近还有另一部抗美援朝影片《跨过鸭绿江》正在热映,被网友评价好看度不输《长津湖》。
《跨过鸭绿江》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出品的首部故事片,“全景式、史诗性”地展现了抗美援朝战争,既是国产大片,也是党史教育大课。年底要做党建活动的小伙伴们,可以抓紧时间买票或包场啦~~
说起电影版《跨过鸭绿江》,还得先从同名电视剧开始聊。
2021年初,电视剧版《跨过鸭绿江》在总台一经播出,便成为开年现象级大剧,电影版《跨过鸭绿江》则用154分钟浓缩了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。该片总导演董亚春说:“电视剧有40集篇幅,对于学业和工作比较繁忙的受众来说,他们没有那么多时间去观看一部长剧,所以在拍摄电视剧版的同时,我们就按照一个非常完整的方案同步推进电影版。相比起电视剧版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来讲述,电影版则只有两个半小时的时间,难度的确很大。我们满怀敬畏,付出了诚意和心血,最终还是要靠观众去影院观看以后,给我们做出一个评断。”
电影《跨过鸭绿江》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国作战71年来,首部全景式展现抗美援朝战争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史诗巨献。影片真实、立体、全面地展现抗美援朝整个历史进程,谱写了一部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诗。
影片先后展示了两水洞、黄草岭、飞虎山、三所里、松骨峰、长津湖、上甘岭等标志性战役和战斗,宏观勾画出东西两线和五次战役史诗般的战事全貌,还呈现了突袭战、防御战、运动战、阵地战和坑道战等多场不同特质的战斗细节场面,多角度再现了战士们的浴血奋战。
影片在讲述国际格局突变时中、苏、美三国领导人作战指挥思想博弈的同时,既展现了毛泽东等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战略思维,也展示了以彭德怀为统帅的指挥员们的战场谋略,以及全体志愿军战士用生命捍卫和平正义、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精神。在正义之战、精神之战、胜利之战的硝烟中,中国人民志愿军演绎出生死系之的兄弟情、战友情、家国情,他们是最可爱的人,永远值得我们怀念。
影片在故事走向、历史事件、领袖人物和相关的重要形象上均遵循尊重历史的创作原则,同时力求达到历史真实和艺术真实的平衡与交融,有温度、有亮度、有浓度地传递家国情怀。
作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出品的首部故事片,该片浓缩了总台“锻造精品,重塑高地”的格局和情怀。经过十个月的努力,影片在坚持历史纵深、国际视野、美学品格、史诗风范的基础上,优化内容、打磨细节,基于历史背景与事实,强化有利于调动观众情绪的故事场景,在追求史实性的基点上展现艺术的表达力,力求达到历史真实和艺术真实的平衡与交融。
“纯干货!节奏紧凑,内容充实”“演员表演生动感人”“精彩程度不亚于《长津湖》”……《跨过鸭绿江》让观众全面了解了抗美援朝战争,并被志愿军英勇无畏的精神震撼和感动。一位网友留言说:“《金刚川》和《长津湖》两部影片都是从志愿军指战员的个人视角去展示,而《跨过鸭绿江》则是全景式、多角度地带领观众重返真实的战场。片中,我们不仅能看到黄继光、邱少云等战斗英雄,丁勇岱饰演的彭老总更是给人留下深刻印象,他是威严睿智的指挥官,更是爱兵如子的好将领,片中数次出现了他流泪的场面,这在以前的影视作品中不曾见过。”
该片在思想性、制作水准、艺术价值、市场空间等各方面得到了电影领域相关专家学者的高度肯定。
“从电影《跨过鸭绿江》中,我们看到了一种鲜明的全局意识和整体思维,它全面而生动地把一段荡气回肠的历史用影视艺术传达给大众。像《跨过鸭绿江》这样有历史高度、思想深度、人文温度的作品,一定要积极推荐给大众,特别是广大的青少年。”著名文艺评论家仲呈祥说。
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、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尹鸿认为,该片是一部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的鸿篇巨制,作为总台出品的首部故事片,是一部定位之作,打造了“总台出品”的新标杆。
“《跨过鸭绿江》应该是第一部将纪实性、全景式、传记性和心灵性汇为一体去反映抗美援朝战争的故事片。它有突出的纪实风格,尝试以全景再现战争奇观;它还是传记性的,以彭德怀司令员为主视角去透视战争中人的境况,尤以‘心灵辩证法’的笔触去摹写人物内心世界的波澜起伏,产生出直指灵魂深层的强劲力道。这也表明,国产战争片在人物形象塑造上迈出了新的有力步伐。”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教授、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王一川说。
北京电影学院党委副书记、副校长胡智锋表示,影片令人热血沸腾,观者从头到尾都处于一种激动、兴奋和震撼的感受之中,整部作品“视角独特,血肉饱满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