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:首页 > 电影 >

八伯欧豪饰演的端午 演技不输戏骨?

电影《八佰》讲述了1937年淞沪会战的最后一役,“八百壮士”以少战多为国捐躯的故事。

这部电影上映时,我家先生在影院嚎啕大哭,而我最初是拒绝观看的,因为我这个人见不得悲情的故事,大概有一种鸵鸟的心态,过去的岁月太多的苦难,是我所承受不住的,战争,包含了多少家破人亡,想都不敢想。

初见演员表,一眼瞥见欧豪,想起来《建军大业》里的叶挺,忽而觉得,也可以一看,就让我避开那些触目惊心的历史,来聊聊演员欧豪吧。

坦白讲这类有质感的历史剧不好演,用力过猛显得油腻和尴尬,体会不深就显得轻浮和不够尊重历史,所以像《建军》、《建国》《八佰》这样的正片,演员选角上都是慎之又慎,大多都是演技过硬的老戏骨,而年轻演员里欧豪的表现也是尤为出色。

欧豪曾出演《建军大业》里的叶挺一角,成为了最受最受争议和热议的演员,甚至一度被叶挺的后人发声,说是辱没了先烈,也有许多人说欧豪版的叶挺太过张扬和稍显痞气。

其实衡量一个角色塑造成功与否,不能光看自己的喜好,一切也要从结果出发,这个角色是不是刻在你心上,你的情绪是不是随着他的波动而起伏,尤其是塑造历史人物,这个人你看过后,是不是在搜索栏上郑重地敲下他的名字,想走近他的过往,查看他的生平。

欧豪版的叶挺无疑是成功的,他将少年叶挺的霸气与直率刻画的入木三分,25岁就做营长,少年英姿勃发,换做是我,兴许比他还狂。

再看《八佰》,欧豪这次仍旧没让我失望,他在影片中饰演88师524团一营士兵叫端午“”,是一个小人物,他将角色塑造的十分有代入感。

欧豪通过对眼神、表情等细微之处的处理,生死关头,小人物的恐惧、胆怯,内心的挣扎和渴望,不用一句台词,你可以从欧豪的眼神里读懂他的每一次心理变化,从贪生怕死到愤怒到热血直到死去的遗憾。

端午说我上过几年私塾,想来看看上海的繁华,我不会打仗,我妈还等着我回家。他的胆怯和懦弱是一个懵懂的少年正常的表现,于是他和老算盘打算做逃兵,悄悄的从水下逃出去,逃到一半遇见了偷袭的日本兵,他在心里挣扎着......

他终于还是在水中回头喊了一句小湖北,日本兵来了。

端午亲眼目睹叔叔被弑杀,内心的屈辱和愤怒在胸腔喷薄欲出,可战争的残酷又让他眼中满是惊恐,他端起枪面对那几个跪地求饶的日本俘虏,眼神闪躲,握着枪的手轻轻抖,嘶喊出的是他压抑的怒火,扔下枪的是一个少年第一次面对杀人的慌乱。

端午是八佰壮士里一员,也是千千万万被战争逼迫走向舍生取义的人的精魂所在。都是一群少年,还没见过都市的繁华就被拉入一场未知的战争里,这次守卫,就如片中记者所说实际上这种抵抗最终一定会失败。

他们的人生还没活过三分之一,就要一眼看到终点,谁不惧怕死亡,正因为人人都害怕死亡,才显得这些英勇就义的人当初多么无畏和勇敢,向死而行的勇气,诀别时的遗言,无不让人泪目。

端午脖子上被子弹擦过受了伤,他大喊大叫以为自己要死了,那一刻的不安和惊恐让影片前的你我身临其境,感觉自己就是那个一边恐惧着,一边又逼着自己勇敢的战士,不得不承认,演员欧豪把小人物端午演活了。

欧豪和张译的对手戏也是全剧的一个大泪点,欧豪从眼神到手指,拿枪的愤怒,犹豫,内心挣扎和痛苦,他还是个“小孩”,在不该承受的年纪,承受的太多的生离死别,承担了太多的艰难抉择,就在这四天的时间里,他瞬间长大。

他死在枪下,嘴里还在念叨着想去南京看看,想妈妈,想着和小湖北的约定,想着死去的叔叔......

影片落幕,我想演员欧豪未来可期。

欧豪身上的那股痞气在端午身上未展现分毫,这大概就是演员的修养,和人物融为一体。

看完这部片子,我脑中早已将端午和欧豪视为一人,仿佛他就生在那个年代,从尸山血海中走来,眼神清澈明亮,开口问一句,姑娘香不香。

无数的端午这样的“孩子”,宁死不降,才成就了今天的我们的太平盛世,他们是民族的脊梁,挺起了未来的希望,感谢欧豪把端午带到我们面前,让我们见识到一个“小人物”的英雄时刻。

写在最后的话影片片尾:为赢得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,中国人民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,中国军民伤亡三千五百万人以上,经过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,赢得了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,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中华民族历史上抵御外侮的伟大篇章。

我为什么不做影评,因为那段历史太过厚重,我不敢下笔,每了解一次,心就抽痛一次,以我之阅历和眼界,不敢对先人妄加评论。

我只是想说我们没有权利替先辈原谅侵略者。

历史应该被永久的铭记,吾辈自不敢忘!

标签: 八伯 欧豪 端午

精彩放送